成功案例
GuanHang &Machinery
电卡观察丨2024新能源重卡演绎“12连大涨”
终端上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售15200辆(不含出口,含14吨以上车型,下同),不仅创下2024年单月销量新高,也是新能源重卡市场史上销量最高的月份,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51%。
2024年全年能源重卡累计销售8.2万辆(82014辆),同比增长140%,增幅比2024年1-11月的138%扩大了近2个百分点,呈现了持续向好趋势!
根据终端上牌数据,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售15200辆,同比大涨146%,环比大增51%,呈现同环比“双大涨”的发展态势。
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同环比之所以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双增长”,据电卡观察分析根本原因有:
一是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出的影响,2023年同期销量基数相比来说较低,给2024年12月同比大涨奠定了基础。
二是受老旧货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驱动。根据相关规定,2024年12月31日是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截止日期,为了抓住国家政策补贴红利,最终用户加大了对新能源重卡的采购和上牌力度。
三是主流企业当月销量均创下各自史上月度新高的支持。终端上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主流企业徐工、三一、解放等均创下各自史上的月度销量新高。
上图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15200辆,是2024年以来第二个销量超越10000辆、首次销量突破15000辆的月份,再次创下年内单月销量最高。
同时,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速在2024年演绎了“12连大涨”。在同比12连大涨中,除了2月因春节假期影响导致同比涨幅低于100%外,其余11个月的同比涨幅均超过100%。
也就是说,月度销量同比“大涨”贯穿了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此现状在我们国家新能源重卡发展史上比较罕见。
可见,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图中红色柱状)比近5年中的其他任何月份销量都高出一大截,创近5年各月销量最高。由于新能源重卡在2020年之前各月的销量几乎很少甚至没有,因此可完全断定,2024年12月的销量创下史上各月最高。
主要原因除了上文已提及的外,还有就是受疫情影响导致2020年-2022年各月新能源重卡需求受到抑制,也给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创史上新高奠定了基础。
根据终端上牌及中汽协数据,2024全年各月新能源重卡同比增速与重卡整体市场同比增速比较如下:
上图表可见,2024年1-12月新能源重卡同比增速曲线均在重卡整体市场之上,说明各月新能源重卡的同比增速均跑赢重卡整体市场。
2024年全年新能源重卡累计同比增速为140%,也跑赢重卡整体市场全年-1.01%的同比增速。
总之,无论是2024年各月同比还是全年累计同比,新能源重卡均跑赢重卡整体市场,这说明尽管我国的重卡行业表现不尽人意,但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始终都在逆势大涨!
区域流向不均衡;全年深圳市独家超5000辆夺冠;有17座城市超1000辆
2024年新能源重卡上牌量前20城市排行如下(数据来源:终端上牌信息):
根据终端上牌信息,2024年我们国家新能源重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都有挂牌销量,但各城市的挂牌销量很不平衡。
2024年我们国家新能源重卡主要销往深圳、石家庄、成都、长沙等20个城市。深圳是唯一挂牌量超5000辆(5624辆)的城市;挂牌量超3000辆的城市有4个(含深圳、石家庄、成都和长沙);有11座城市销量超2000辆(分别是深圳、石家庄、成都、长沙、唐山、上海、徐州、郑州、长治、天津和西安);有17座城市累计挂牌量超1000辆。
TOP20城市累计挂牌销量近4.6万辆,占2024年全国新能源重卡总销量8.2万辆近6成的市场占有率(56%),可见我们国家新能源重卡城市流向很不均衡。
徐工汽车销量超3000辆(3144辆)夺冠,也创下自身发展史上的月度销量新高,市场占比20.68%。
三一汽车销售2754辆,也创下自身发展史上的月度销量新高,夺得亚军,市场占比18.12%。
一汽解放销售1805辆,也创下自身发展史上的月度销量新高,排名第三,市场占比11.88%。
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三家传统重卡大佬的销量也都超越1000辆,分别位居第四、第五、第六,市场占比分别为10.24%、10.13%和7.84%。
根据终端上牌数据,2024年新能源重卡top10销量同比及市场占有率如下:
徐工重卡累计销售14359辆,同比增长167%,跑赢大盘,市场占比17.51%,居第一。
三一集团累计销售14068辆,比第一的徐工只少销200多辆,大有与徐工争夺霸主的趋势,同比增长166%,跑赢大盘,市场占比17.25%,居第二。
一汽解放累计销售9490辆,居第三,同比增长340%,跑赢大盘,市场占比11.57%。
中国重汽、东风汽车、陕汽集团累计销量也都超过6000辆,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六,同比分别增长294%、125%和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