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1000千伏特高压湖北黄石站送电成功 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全面建成
11月1日14时06分,伴随着主变压器均匀的嗡鸣声,湖北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以及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完成72小时试运行,郑重进入商业运行模式。2024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稳步推进“三线两站”特高压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建设任务。
近年来,湖北成为全国特高压建设的“主战场”,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由驻马店-南阳、驻马店-武汉、荆门-武汉、武汉-南昌、南昌-长沙、南阳-荆门-长沙、晋东南-南阳-荆门7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组成。其中晋东南-南阳-荆门是全国首条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初投运,随着特高压荆门站投运,湖北由此进入特高压时代,并沿着特高压“电力高速”开启了十五年的奋进历程。
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及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成功投运,标志着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正式形成。
作为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结点”,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该站于2023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2.7亿元,占地面积15公顷,新建2组3000兆伏安主变。另外,1000千伏出线千伏特高压武汉站、赣江站相连,500千伏出线条,分别连接到湖北、江西的三座500千伏变电站。
“‘十四五’期间,鄂东江南地区是湖北省电力供需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随着负荷增长,电力缺额逐年增加。”国网湖北电力特高压办工程建设处专责徐璋鑫介绍,“黄石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的投运,将逐步优化华中区域网架结构,提升华中电网省间电力交换能力470万千瓦,有力保障鄂东江南地区电力保供能力,对落实国家‘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在“大建设”体系中,国网湖北电力大力采用机械化施工,既可极大提升作业工效、提高安全系数,又可降低作业强度、保证工程质量,有效节约资源。
武汉-南昌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长江大跨越项目副经理池宏军介绍:“例如,在铁塔的基础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法挖一个基坑需要15天左右,且存在坍塌、渗水、毒气等人身安全风险,但通过配置旋挖钻机,现在只需要1—2天即可挖好一个基坑,效率提高的同时安全风险也大幅度的降低。”
当前,从全国来看,湖北特高压电网处于枢纽位置,境内在运特高压设施已增至“3站18线年,湖北省内“五交五直”特高压“大动脉”将全部打通,接受区外电力能力将达到2000万千瓦。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所有的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以此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全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后备人才。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年来首次修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新变化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目前参数水平最高超导直线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藏粮于技,科学技术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怎么样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能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能够迅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习指出:“中国格外的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动能。随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层次地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