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⑪ 我区深入推动污染减排工作 改善环境质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西城区鲜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2-1-1-5-2”框架体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破解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在“北京西城”微信公众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栏目,今日刊发第11篇,展现西城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全力营造全区上下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良好氛围,展现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行稳致远的新作为、新气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指出,深入开展污染减排,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是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深入推动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蓝天多一些。
“噪声小,没有尾气,非常环保。”近日,我区民生工程光源里棚改项目开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新能源化试点,经过一个月的试点,周边居民以及项目部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环境治理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看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转变,促进源头减排、协同减排。今年以来,我区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进一步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重点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在交通运输等领域,通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污染源头治理,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截至9月底,我区备案建筑垃圾运输新能源车辆800余辆次。此外,我区完成8个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14台叉车及装载机的“油换电”工作,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做出有益示范。全区共完成叉车电动化18辆,超额完成目标要求。我区还持续推动公务用车与行业特种车辆新能源化替代,做到淘汰、新增车辆“应电尽电”。与此同时,西城区加快充电设施网络建设,2024年,全区已建成850个充电桩。
随着全社会经济活动加速恢复,“烟火生活”再次繁荣热闹起来,随之出现的“油烟味”扰民问题也多起来。为此,区生态环境局通过科技问诊的创新方式,对餐饮废气管线开展全流程泄漏排查。
“餐饮废气净化装置和排烟管道极易存在因管道破损、连接不紧密导致废气外溢、异味扰民现象,但受限于集中烟道管线长、位置高,传统人工识别手段难以实现对整体烟道的全覆盖排查。为此,我们在推动餐饮商户提升改进的同时,主动拓展监管思路,创新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对餐饮废气管线开展全流程泄露排查,利用泄漏点附近FID检测浓度高于旁边的环境,锁定了异味。”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城市服务业绿色化水平,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每月一题”餐饮油烟专项工作,完成全区辖区15个街道餐饮选址引导工作,共122家餐饮单位开展油烟深度治理。
近年来,我区还不断推动建筑业清洁生产,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推广“基坑气膜”使用,在三统碑综合大厦、新兴盛、光源里棚户区改造3个项目建设4个气膜,强化“小微工程”扬尘管控,建立属地登记、巡查监管、问题整改、完工销账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针对大面积道路遗撒问题,我区积极开展倒追源头,确认问题工程,截至10月19日,我区道路平均尘负荷为0.31克/平方米,在全市并列排名第二。
此外,我区逐步的提升企业生产绿色化水平,全区涉喷烤漆工序汽修企业共3家,绩效评级全部由C级提升至B级,涉VOCs企业绿色比率达69.2%,排名全市第二。强化管理减排,突出绿色施工管控重点,持续提升施工现场扬尘管控工作水平。
未来,我区将持续落实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NOx和VOCs减排,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针对秋冬季易发生重污染天气的状部,我区将持续开展 “一微克”系列专项行动,抓好“扬尘百日攻坚”,加强“四尘”共治。持续提升五项“含绿量”,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应用。持续加大夜间执法力度,严查扬尘、渣土车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有效遏制重点时段明显问题。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支撑首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